新时代养老服务理论与政策研讨会在京举行
6月30日,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“新时代养老服务理论与政策”研讨会在京召开。
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在致辞时表示,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,主要表现为劳动力短缺、社会赡养负担加重、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等。近年来,养老服务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,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:一是供给严重不足,二是人员、资金严重紧缺,三是政策如何形成合力尚不明晰。“今后,中国养老服务应当重点关注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、失能半失能老人、留守老人,鼓励大数据、智能化发展,营造尊敬老人、尊敬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氛围。”华建敏说。
“老人有钱买不到服务,失能老人缺少服务,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,几乎成为普遍现象,许多老年人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而陷入生活质量下降的困境。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,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具有紧迫性,需要做好人口结构现状与趋势调查,适应人口流动变化规律,做好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与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,家庭与个人、政府、市场主体、社会力量四个方面要各自发力、有机联动。
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作题为“以积极老龄化引领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”的主旨报告时表示,养老服务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、良好的保障,更需要科学的理念。一是要加强老龄社会治理,构建养老生活共同体;二是要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,实现老年人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康、社会适应良好;三是要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,树立积极养老观;四是要建设老龄友好环境,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,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。
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认为,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方面,从供给侧角度,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与服务设施建设。从需求侧角度,要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、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,加快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,健全养老服务体系,加强城乡区域统筹,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,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综合监管。
来自国家发改委、民政部、全国老龄办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、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、中国社科院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及部分养老机构负责人出席会议。与会人员认为,我国老龄化正在向深度发展,其对国家发展与民生发展的影响是全面、深刻而持久的,必须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,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,保障老年人群体生活质量,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。